天玉1号横空出世,从西北地区崛起,在质疑和贬损声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直至长驱进入黄淮海和东北地区后才引起广泛关注。

  有人说,要超越对手,必先研究对手。

  天玉1号无疑会引领一场育种人员模仿秀。

  不法分子也会在假种子、种子包装等各方面做文章。

  用不了两年,

  天玉1号就会如同郑单958一样,伪冒假劣种子泛滥。

  所以郭阳才会决定降价。

  今年天玉1号已经攫取了足够丰厚的利润,营销网络、运输物流也在实战中迅速成长。

  制种基地和生产工厂布局上可能还与德农公司有差距,德农公司玉米种子年产能2亿斤,天禾短时间内追赶不上。

  可德农也有短板,研发能力不强,郑单958也不是独家经营,品种与天玉1号也差距明显。

  更何况,德农还有三个队友时不时的扯后腿,互相竞争,非法制种,套牌贴牌。

  种子价格逐年走低,最低时甚至能卖出每斤3元的魔幻价。

  天玉1号的品种优势明显,今年上千万的种植面积,待收获季节一来,农民赚了钱,自然会口口相传。

  明年的情况只会更火爆!

  天禾没理由不趁机争夺市场占有率,玉米种子的王者也是时候换人了。

  ……

  1936年,堵纯出生于黄河岸边,豫省的一个农民家庭。

  小时候家乡土地贫瘠,盐碱地居多,乡亲们劳作一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

  饥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堂课。

  在艰难的岁月里,怀揣着多产粮、吃饱饭的朴素梦想,堵纯踏上了玉米育种的道路。

  育种工作是枯燥繁琐的,一年没个歇息时间,6月在豫省播种,11月就该到海南加代繁殖了。

  在海南一呆就是6个月,在烈日下汗水顺着衣襟往下流淌,在灯光下忍受蚊虫叮咬,汇总试验数据。

  住茅草屋,缺水缺电,拾柴做饭,吃咸菜疙瘩。

  蚊虫飞舞,老鼠打架。

  更难受的是,遇到暴雨、台风,嫩苗被毁,却束手无策,只能重头再来。

  这样南繁北育的日子,他风雨无阻的干了23年。

  23年里,培育的杂交玉米品种也有几个,但几年前,我国每年审定玉米品种都超过了100个。

  他的品种只能算是区域性小品种,增产增收不明显,推广价值不高。

  难释情怀。

  于是退休后,他依然南来北往,坚守在育种一线。

  终于在2000年培育出了郑单958,这是他的得意之作,得到了国家和农民的认可。

  这下该歇下了吧!

  不!

  他依然不满足,他有了新的目标,不育化制种一直是国内玉米育种的痛处。

  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

  他像往常一样,在各地奔波。

  去年在张掖做实验时,他就听说了天玉1号,那时醉心于研究,也就没重视。

  但今年天玉1号却展现出了黑马的姿态,有一飞冲天的架势,各种业内媒体都在报道。

  就像当初他的郑单958一样,火遍了大江南北!

  更惊人的是天玉1号打出的产量宣传,亩产3000斤?

  除了天玉1号外,先玉335也映入了眼帘。

  鹤立鸡群的零售价,独树一帜的品种优势,消费市场的热捧。

  详细了解后,愕然!

  天玉1号是不育化制种?

  无论是不是虚假宣传,他都充满了好奇心,随后便研究起了天玉1号和先玉335的育种路线。

  天玉1号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他是不屑于走偏门的。

  先玉335则简单了,虽然通过了国审,但却未给予知识产权保护,从各种渠道都可以获得他的亲本。

  可能这也是定价高的原因吧,利用仿冒的时间差先把利润挣了。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育一个优秀品种,往往需要7-8年,或者更久。

  天玉1号的热销在育种界掀起了一场模仿秀。

  众多科研院校纷纷跟进。

  很快,天玉1号和先玉335的育种思路就被扒拉了出来。

  如果说郑单958促进我国玉米育种研究方向,由稀植大穗型向密植中穗型品种的转变。

  那么,天玉1号则是在玉米密植上更进一步,把紧凑株型作为研究方向,强调抗逆性和适应性。

  通过培养理想株型增加密度,依靠群体获得高产。

  以往,这在育种界属于异类,与主流方向相悖,密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遭到很多人的鄙视。

  但天玉1号的高产稳产,证明这个思路是可行的。

  密植可以让玉米携带的对生产有害的‘杀手’基因提前暴露出来,然后育种家再迅速调整和筛选……

  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自然就提升上去了。

  很多育种人员急忙改弦易张,急起效仿,改变了以往依靠延长生育期和增加株高提高产量的思路。

  不得不说,天玉1号的热销,激活了一潭死水。

  ……

  几经辗转,堵纯见到了天禾种业的老板,一个在育种界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青年。

  他轻易的拿到了天玉1号的亲本材料。

  发出了灵魂一问,

  “你就不怕别人仿制?”

  “天玉1号的培育具有偶然性,科研人员可以快速培育出很多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类似品种,但想和天玉1号媲美……”

  郭阳话没说完,给堵老留足了自我想象空间。

  堵纯想着,只靠改良、跟风,确实难有上佳表现,大多是昙花一现。

  但天禾也足够大方。

  “天玉1号只是一个优良的玉米品种,有它的生存周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优异的系列品种正在路上。”

  “我拭目以待。”

  “何不亲身参与进来呢。”

  “嗯?”

  郭阳发出了邀请,

  “天禾的育种平台已经搭建好了,现在正广邀人才,也想聘请堵老在天禾挂个名,发挥一下余热。”

  堵纯摇头摆手,拒绝了。

  “我有单位,也就不参与了,也帮不了什么忙。”

  “天禾的研发经费充足。”

  堵纯说:“和钱没干系,我只是习惯了,离不开土地。”

  感叹了句,堵纯目光突然变得凌厉,“天禾下一步育种目标还是全国性的大品种?”

  郭阳笑了笑,“不一定,大品种虽好,但区域性的优势品种更能应对各种自然条件。”

  “确实,现在的风气不太好,都想搞大的,哪有那么容易啊。”

  “任重道远啊,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利坚的玉米平均单产依然是国内的近2倍。”

  “这是玉米育种人的耻辱!”

  郭阳挑了挑眉,“不只是高产品种,在栽植管理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堵纯摆了摆手,准备离去。

  “记住,新品种研发时,脑子里要有一张全国农业的布局图。”

  “多走走,多看看。”

  老人的步伐坚定,背影如刀。

  郭阳仿佛看到了前身的影子,我本农民,岂怕耕耘。

  (本章完)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华森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